炎炎夏日,田里的稻穗,一片金黄。
一镰刀,一镰刀,割了。脚踩打谷机,喀嚓喀嚓,一把把饱满的稻穗打落脱粒舱;挑起一担担稻谷,身影稳稳当当地飞奔过羊肠般的田埂,飞到晒谷场上,铺落一地金黄。
此时此刻,走在村庄,抬头是一片金黄,低头是一片金黄,闭上眼睛,感知到的还是一片片金黄。整个村庄连空气都一片金黄,缕缕谷香,随风翻滚着,热辣辣地,丰收的喜悦明晃晃地跳跃着,那一张张脸,全都笑得合不拢嘴。
田里的稻谷收割完后,一捆捆稻秆被扎成了草垛。
七八月,夏收季节,家家要赶紧忙碌接下来秋季的犁田插田等农事,草垛扎好后,快快挑回家,放到门前院子里晒一晒,这倒成了家里的鸡鸭鹅狗的游乐场所,它们绕着草垛追来逐去,天天上演一番鸡飞狗跳。
待草垛晒干后,就成了灶膛里点火添火的好帮手。点火前,先将一大把稻秆铺满灶膛,再架上一节节粗粗的木柴。火柴苗一碰,脆脆的稻秆,霎时把灶膛烧得通红,粗粗的木柴也跟着迅速燃烧起来。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过后,煮出来的饭菜,仿佛也比以往香了几分。
稻秆噼啪响,米饭噼啪香,日子就这么香香地,淡淡地过着。
很快,硕果累累的秋收,又到来了。
稻穗割了,晒谷场上,又铺落一地金黄。余下的光阴,村庄将缓缓进入冬闲时光。
村人也不急于把草垛挑回家,而是一任草垛,铺陈在割完稻穗的空旷田野里,疏疏朗朗,蔚为壮观。走在村中,抬头一片金黄,地面一片金黄,那黄澄澄的,不仅是颗粒饱满的稻谷,还有稻秆扎成的一个个草垛儿。
这时候,孩子们的心开始骚动起来了,三三两两,绕着草垛,你追我赶,跑呀跑捉迷藏。
待到日落时分,随手抱上一两个草垛,跑到三江河,把草垛往河水一放,整个人就趴到草垛上,或者躺在草垛上,舒服又自在。
抱着草垛玩水的,大多数都是顽皮的男孩子。女孩子们喜欢用晒干的稻秆,编跳绳玩。
把一个个草垛拆散,抓一把稻秆,像编辫子一样,一节节编起来,当短跳绳,一个人可甩起来玩。但女孩子更喜欢编长跳绳玩。每当一根稻秆长绳子编好后,两个孩子各握长绳子的一边,甩动得呼呼直响,一群孩子齐刷刷地跳进绳圈中。甩绳子的孩子摇得“绳”采飞扬,跳绳子的孩子跳得神采飞扬,好一幅快乐无比的童年画卷。
编一编,跳一跳,在“长辫子”跳绳甩来甩去中,寒冬来了。
寒冬,山风冷冽,稻秆又成了村人们防寒的“棉被”。父母把晒干的草垛散开,早已在席子下铺上了厚厚的稻秆床垫。夜间时分,我们睡在稻秆上,暖暖的,很舒服。
一整个寒冬,枕着稻秆,暖暖地,入梦乡。
这暖暖的稻秆床垫,这暖暖的远去光阴,每每在夜深人静时分,总是涌起一股特别留恋的情愫。
2019年秋分,我回了一趟梅村。一进村庄,金黄稻浪滚滚而来。只是,从前在稻田里忙碌收割,一派人声鼎沸,脱粒机“喀嚓喀嚓”的秋收场景,却很难看见了。我还很纳闷的是,当年收割后满田草垛,何以现在也见不着了?能看见的只是一个人操作着现代收割机,哗啦啦快速收割快速打谷的景象。速度是快了,长长的稻秆却全被碾成一短节,被遗弃在稻田里,显得颇为萧瑟和寂寥。
绕村一周,终于在小溪边一块农田,看到有一家人在忙碌收割。一个男的,脚踩小小的铁皮打谷机,抓起一把把稻穗,放进打谷机,“喀嚓喀嚓”欢快地打谷;两个女的,在忙着用脱干净谷粒的稻秆扎草垛。
草垛刚扎好几个,她们就赶紧从田里拿走了。我又很纳闷了,草垛还湿漉漉的,不放田里晒,到底这么急要拿哪去呀?一女子爽朗地答:草垛不留田里,是要拿回家晒去。另一女子接着答:现在大都是收割机割稻,稻秆全碎了,扎不了草垛,只有手工割稻,稻秆完整,才能留下扎草垛,所以草垛在村里很稀少了,也很珍贵了。
草垛在村里已经很稀少了!为这句话,我怔了好一会。想起从前,每当收割后,村人“大大方方”地把草垛留在田里,那时候的草垛满田都是,在村人眼里就是如落叶一般的寻常物,小孩子随手可扯草垛玩乐。如今稻田里连个草垛都难见影,难得扎几个草垛,还一身湿漉漉,村人就迫不及待地挑回家,“宝贝”一样地存起来了。
草垛,从落叶一般的寻常物,竟变成“宝贝”一样的稀缺品。
那些我们曾经拥有的田间美好日常,不可避免地随着时光,渐行渐远了。
一如我们世代相守着的农耕文明一样,越想留,却越是留不住了。
炎炎夏日,田里的稻穗,一片金黄。
一镰刀,一镰刀,割了。脚踩打谷机,喀嚓喀嚓,一把把饱满的稻穗打落脱粒舱;挑起一担担稻谷,身影稳稳当当地飞奔过羊肠般的田埂,飞到晒谷场上,铺落一地金黄。
此时此刻,走在村庄,抬头是一片金黄,低头是一片金黄,闭上眼睛,感知到的还是一片片金黄。整个村庄连空气都一片金黄,缕缕谷香,随风翻滚着,热辣辣地,丰收的喜悦明晃晃地跳跃着,那一张张脸,全都笑得合不拢嘴。
田里的稻谷收割完后,一捆捆稻秆被扎成了草垛。
七八月,夏收季节,家家要赶紧忙碌接下来秋季的犁田插田等农事,草垛扎好后,快快挑回家,放到门前院子里晒一晒,这倒成了家里的鸡鸭鹅狗的游乐场所,它们绕着草垛追来逐去,天天上演一番鸡飞狗跳。
待草垛晒干后,就成了灶膛里点火添火的好帮手。点火前,先将一大把稻秆铺满灶膛,再架上一节节粗粗的木柴。火柴苗一碰,脆脆的稻秆,霎时把灶膛烧得通红,粗粗的木柴也跟着迅速燃烧起来。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过后,煮出来的饭菜,仿佛也比以往香了几分。
稻秆噼啪响,米饭噼啪香,日子就这么香香地,淡淡地过着。
很快,硕果累累的秋收,又到来了。
稻穗割了,晒谷场上,又铺落一地金黄。余下的光阴,村庄将缓缓进入冬闲时光。
村人也不急于把草垛挑回家,而是一任草垛,铺陈在割完稻穗的空旷田野里,疏疏朗朗,蔚为壮观。走在村中,抬头一片金黄,地面一片金黄,那黄澄澄的,不仅是颗粒饱满的稻谷,还有稻秆扎成的一个个草垛儿。
这时候,孩子们的心开始骚动起来了,三三两两,绕着草垛,你追我赶,跑呀跑捉迷藏。
待到日落时分,随手抱上一两个草垛,跑到三江河,把草垛往河水一放,整个人就趴到草垛上,或者躺在草垛上,舒服又自在。
抱着草垛玩水的,大多数都是顽皮的男孩子。女孩子们喜欢用晒干的稻秆,编跳绳玩。
把一个个草垛拆散,抓一把稻秆,像编辫子一样,一节节编起来,当短跳绳,一个人可甩起来玩。但女孩子更喜欢编长跳绳玩。每当一根稻秆长绳子编好后,两个孩子各握长绳子的一边,甩动得呼呼直响,一群孩子齐刷刷地跳进绳圈中。甩绳子的孩子摇得“绳”采飞扬,跳绳子的孩子跳得神采飞扬,好一幅快乐无比的童年画卷。
编一编,跳一跳,在“长辫子”跳绳甩来甩去中,寒冬来了。
寒冬,山风冷冽,稻秆又成了村人们防寒的“棉被”。父母把晒干的草垛散开,早已在席子下铺上了厚厚的稻秆床垫。夜间时分,我们睡在稻秆上,暖暖的,很舒服。
一整个寒冬,枕着稻秆,暖暖地,入梦乡。
这暖暖的稻秆床垫,这暖暖的远去光阴,每每在夜深人静时分,总是涌起一股特别留恋的情愫。
2019年秋分,我回了一趟梅村。一进村庄,金黄稻浪滚滚而来。只是,从前在稻田里忙碌收割,一派人声鼎沸,脱粒机“喀嚓喀嚓”的秋收场景,却很难看见了。我还很纳闷的是,当年收割后满田草垛,何以现在也见不着了?能看见的只是一个人操作着现代收割机,哗啦啦快速收割快速打谷的景象。速度是快了,长长的稻秆却全被碾成一短节,被遗弃在稻田里,显得颇为萧瑟和寂寥。
绕村一周,终于在小溪边一块农田,看到有一家人在忙碌收割。一个男的,脚踩小小的铁皮打谷机,抓起一把把稻穗,放进打谷机,“喀嚓喀嚓”欢快地打谷;两个女的,在忙着用脱干净谷粒的稻秆扎草垛。
草垛刚扎好几个,她们就赶紧从田里拿走了。我又很纳闷了,草垛还湿漉漉的,不放田里晒,到底这么急要拿哪去呀?一女子爽朗地答:草垛不留田里,是要拿回家晒去。另一女子接着答:现在大都是收割机割稻,稻秆全碎了,扎不了草垛,只有手工割稻,稻秆完整,才能留下扎草垛,所以草垛在村里很稀少了,也很珍贵了。
草垛在村里已经很稀少了!为这句话,我怔了好一会。想起从前,每当收割后,村人“大大方方”地把草垛留在田里,那时候的草垛满田都是,在村人眼里就是如落叶一般的寻常物,小孩子随手可扯草垛玩乐。如今稻田里连个草垛都难见影,难得扎几个草垛,还一身湿漉漉,村人就迫不及待地挑回家,“宝贝”一样地存起来了。
草垛,从落叶一般的寻常物,竟变成“宝贝”一样的稀缺品。
那些我们曾经拥有的田间美好日常,不可避免地随着时光,渐行渐远了。
一如我们世代相守着的农耕文明一样,越想留,却越是留不住了。
e家君推出一个新栏目:《作家眼中的好时光》。人的一生,会遇见让自己心动的好风景。这些风景,也许渐行渐远,但却会荡漾着温温暖暖的阳光,成为我们生命中的尘世好时光。
潘小娴,作家,已出版《广州 花城花飞花》、《美人香里说宋词》、《云山花事经眼录》春夏秋冬四部、《魅,自山中》、《建筑家陈伯齐》、《会飞的蒲公英》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