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广州,我爱沙面
2023-07-25 07:55:27



喜欢沙面,百年洋楼林立,百年古树耸立,这里,是看世界的窗口,也是品广州风情之地。




沙面,曾称拾翠洲,南临珠江白鹅潭,是一个椭圆形的人工小岛。在宋、元、明、清时期,曾为广州的重要商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成为租界。如今,整个沙面岛上留下了150多座欧陆风格建筑,形成了独具欧陆风情的露天建筑“博物馆”。岛上两三百年的古木随处可见,衬映得百多座欧陆风情建筑,更添了一份亘古的韵味,广州人更是冠于了沙面“羊城第九景”之美名。




走在沙面,仿如漫步欧洲小古镇,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风格建筑,次第撞进眼帘。沙面大街54号和59号,是我最喜欢的两栋建筑。不论何时走过这两栋楼,永远都会看到有很多人,摆pose,拍照,自然也是帅哥靓女喜欢拍婚纱照的首选之地。




站在沙面大街,眺望54号,会觉得整座楼犹如一艘巨轮,仿佛正浩浩荡荡地从历史的深处驶来。这是汇丰银行旧址,初建于1865年,重建于1920年,整栋楼呈灰白色,有花岗石古典山花门,罗马式巨拄罗列,挺拔有力,整座楼张扬着一种力量之美。屋顶还耸立着半球穹顶的小塔楼,透出一种古典与庄严。有人形容说,这栋楼是沙面之眼,只要一踏上沙面,你就永远无法忽略它的存在。




59号,外墙是一派的淡黄与雪白相间,透着一股清雅柔和。这栋楼建于1906年,是当年广州燃料市场三巨头之一的亚细亚火油公司旧址,也曾是德国领事馆。


整栋建筑楼几乎占据了半条沙面四街。走在沙面四街,可清晰看见59号大楼的侧面,侧面外墙看起来像嵌入了一个个西式壁炉,添了几分雍容华贵。运气好的时候,偶尔还可看见这侧面会有铁门开着。


推开铁门,是长长的楼梯,还有很西式的半圆拱门。沿楼梯而上,穿过拱门,会看见回字形的院子,四边皆有外廊,阴凉舒适。有不少帅哥美女,流连在院子里,没什么人声,只是不时响起“喀嚓喀嚓”的拍照声。时光在这里,静悄悄的,人在这里,静悄悄的,但历史的风尘,却一缕缕地搅动着每一双凝视的眼睛。




沙面大街59号对面,是白天鹅宾馆,这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作的五星级宾馆,于1983年开业,前后接待过4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王室成员,至今风光犹存。


对白天鹅宾馆,广州人有着很独特的情怀。白天鹅宾馆内有一处“故乡水”景观,当年全家一起去白天鹅宾馆,以“故乡水”为背景,拍一张全家福,一度成为流行广州的时尚,也成为老广们难忘的集体记忆。


每一个人对故乡都有着一种独特的情怀,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皆美好,不论离开还是远行,“故乡水”都是心中的一缕思念。记得当年我来广州读大学时,舅舅带我到沙面游玩,看见白天鹅宾馆的“故乡水”三个字,我的心刹那被触动了,眼睛都有点湿润了。无疑,故乡水,给在外漂泊的人,提供了一个寄托乡愁的载体。


朋友阿容,每隔三五年,都会和夫君一起从美国回来。阿容的夫君是地道的美国白领,每次回来,已经在美国落地生根了20多年的阿容,选住的酒店,必然是沙面的白天鹅宾馆。她说,她喜欢酒店里的“故乡水”,每次回来,都要在此拍张照片留念。




广州人喜欢到沙面,外国人到广州,也都喜欢到沙面去逛逛。所以,走在沙面,你总是能见到很多外国人的身影。沙面的画廊,从来就有着一种很浓郁的中国风情与异国情调。不管你走进哪一间画廊,那些店员全都会讲很流利的英语。阿容说,在沙面,她的夫君有一种很浓烈的赏画欲望与购画欲望,因为,沙面的画廊,很世界,很中国,很广州。




沙面的街巷里,有很多雕塑,都颇具“很世界,很广州”的特质。如,“绅士贵妇织补妇”,西装革履的外国绅士和穿曵地长裙的贵妇,正看着手拿针线的中国妇女,一针一线地缝补着;“三下五除二”,一个头戴绅士帽手端一杯茶的外国男子,正一脸认真地看着一个戴眼镜的中国男子,手指飞快地拨打着手中的算盘……




华灯初上,沙面建筑上并排亮起了两句话,左边一句是“我在广州”,右边一句是“我爱沙面”,“爱”是一颗红红的“心”型。这时候,走进江边的“西关风情”,西关二少炒肥肠、西关阿四炒圣子皇、沙基疍家炒花甲、太平桥底炒猪三宝、荔湾风情炒鳝段,西关风情炒小鲜(鲜鱿)……一道道独具特色的广州西关美味,直让人看得莞尔一笑。


吹着珠江上吹来的,吃着最地道的广州美食,抬眼望望,遍布沙面街巷的一座座欧陆风情的建筑洋楼,历经百年,西洋风与中国风,彼此融合,可感可触。沙面,一直很广州,也很世界。






e家君推出一个新栏目:《作家眼中的广州》。文化就像胶片中的光影,哪一小片光影都有存在之美。






潘小娴,作家,已出版《广州 花城花飞花》、《美人香里说宋词》、《云山花事经眼录》春夏秋冬四部、《魅,自山中》、《建筑家陈伯齐》、《会飞的蒲公英》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