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我居住在广州已过30年;一晃,早茶、骑楼、木棉、小蛮腰……老街旧时光,新城新花色,万紫入市井,千红乱春晖,这美味,这美景,这美花,这美色,也早已深入我心,成为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生活与文化元素。
广州这个城市,其气质,很实在,很舒适。广州人不喜欢谈论过于抽象的东西,他们更关心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生活。也许,和许多城市的厚重和宏大相比,广州更善于把岁月和文化,融进自己的寻常日子当中。
说来,我与广州,也并不是第一眼就喜欢上的。这还真有点像谈恋爱,那些外表光鲜棱角分明的形象,总是能在第一印象上就俘获人的目光,比如说,风刀霜剑的北京与风花雪月的上海,就很容易让人一见钟情地堕入“情网”。
但广州这个城市呢,第一眼看,很普通,一见钟情的概率很少发生。只有当你生活在其中,真正地钻入广州的枝枝叶叶,你才能感觉到它的好。而这种好,是随意的,是温和的,这就像一份经过深交之后的爱恋,彼此已经再也分不开,因为对方的烫帖与舒适,着实让你眷恋不已。
而我的新书《广州 花城花飞花》(潘小娴/著,中国旅游出版社,2023年4月),便是以本人居住在广州三十多年的人生经历和文化视角,以“一城风景皆入画”的岭南传统、“一年无日不看花”的花城风貌、“一汤氤氲市井味”的风味美食、“一街一巷漫光阴”的羊城生活等“四朵花色”,多角度展现广州生活与文化之美!
广州,别称羊城、花城,城如其名,花城四季飞花。花,是花城的底蕴;飞,是花城的鲜活;花,又是花城的繁盛。花城:花,飞,花!看似寻常的岁月篇章,其实却极富独特的岭南个性与色彩。
第一朵花:“一城风景皆入画”。
从“岁月从不败美人”的北京路,到“很广州,很世界”的沙面,到靓丽的“花城广场,小蛮腰”,到“似水流年的百年骑楼”,到“ 在白云山,文艺地发呆”,到“广府风情打卡地”……
“一城风景皆入画”,以云山珠水(云山指广州白云山,珠水指珠江;云山珠水被称为广州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五羊雕塑、沙面、骑楼、粤剧等岭南元素与岭南风景,融合广州成这座城市的绵缈体温,又见证时代的光鲜和岁月的印痕,看到活色生香的过往,感受广州生生不息的文化历史,以及市井平民的生活热情。
第二朵花:“一汤氤氲市井味”。
描绘素有“美食之都”头衔的广州,特色美食、美味小吃、名小吃、名风味食品数不胜数;细说白云猪手、泮塘五秀、糖醋咕噜肉、小凤饼、禾虫焗蛋、凉茶铺等地道的广式美食,有着怎么不一般的羊城风味;细数老婆汤、艇仔粥、生滚粥、状元及第粥、姜撞奶等老广美食,如何张扬着水灵灵的诱惑。
饮茶、喝汤,又如何成为广州与众不同的文化底蕴?广州人秉承汤汤水水的实用主义,每天家里伙食第一个考虑的就是“煲什么汤”,治头疼脑热、宣肺祛湿,像无言的体己话,将广州人家的浓浓爱意都煲在一碗温温热热的汤里。
第三朵花:“一年无日不看花”。
木棉、苹婆、紫薇、丹桂、木槿、辛夷花、山茶花、美丽异木棉、黄花风铃木……花城广州,春夏秋冬,都是花天花地的景色。毫不夸张地说,生活在广州,真真是过着“一年无日不看花”的日子。就算是萧瑟的冬天,广州的天桥、立交桥、人行道都种满了红艳艳盛开的三角梅,每一个广州人都可以穿过三角梅花海上班去。
特殊的花文化,赋予了广州独特的花事风情。比如说,年三十,行花街——每年年关十里长街,市民结伴“行花街”,更成为广州独特的迎春花市。“羊城过年,花城看花”,更成为广州一张靓丽的花名片。
第四朵花:“一街一巷漫光阴”。
街巷是一座生动的文化宝藏,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街巷必然是展示民生生活的生动窗口。书中描绘走街串巷时遇见的各色人与各色风景,从跳蚤市场、天光墟,到沙湾古镇的飘色、蚝壳墙、掟死狗,到静享绿意的小小庆云街,到集岭南装饰工艺之大成的陈家祠……
小街小巷里的市井风情与绚烂的陈家祠,就像是广州人心目中的前庭与后院。与前庭匹配的字眼,当然应该惊艳应该华丽,因为前庭是名片,是代表一座城市的符号;而后院,则是生活的枝枝叶叶,与它匹配的字眼,应该最能体现生活的本真:淡定、从容。
“四朵花”,从寻常中感受广州的温婉,从鲜活中感受花城的丰盈。书中还配有一些手绘图,会带来更直观的感受。
期待我这部新书《广州 花城花飞花》,能带给读者不一样的羊城视角。如读者能跟着书中的脚步,丈量广州,体悟城市的脉动,我想,这“四朵花”,或许你不会再擦肩而过,而是有可能会成为你生命里的向往和眷恋。
图由出版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