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迷惘和放纵,又哪来的青春呢?
2022-07-11 23:30:00

2022-07-11 梅妮 





“十二岁的时候我有了第一把刀子,十八岁的时候我又有了另一把刀子。”


一个女孩子,挂在身上的吉祥物,不是珍珠、玉坠之类女孩子们喜爱的东西,而是一把刀子,藏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女孩说:“我喜欢刀子,如同一个花痴迷恋着花朵。”在她的人生故事里,很多时候也是有花的,只不过当花枯萎的时候,刀子还在花丛里闪烁着安静的光芒。



图说:潘小娴/摄


这个女孩叫何凤,十八岁,留板寸,讲义气,喜欢刀子,桀骜不驯。她有两把刀子,一把是土耳其弯刀,是爸爸给的;一把是德国猎刀,是一个叫陶陶的同班男孩子送的。这两把刀,都是何凤的生日礼物。


当年,读到何大草的《刀子和刀子》的开篇,只觉得这个叫何凤的女孩子的青春,别具一格,锋利又张狂,仿佛都能感觉得到刀子出鞘时带着的急促的风声。那一年是2003年,《刀子和刀子》初版,为这一份锋利又张狂的青春,我对作家何大草进行了专访。至今,我依然记得采访时,何大草所说的那句话——“没有迷惘和放纵,又哪来的青春呢?”


一晃快20年过去了。2003年《刀子和刀子》首次发表和出版,2006年《刀子和刀子》被改编为电影《十三棵泡桐》,该片入围第19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获得评委会特别奖。如今,2022年何大草又推出了最新修订版《刀子和刀子》(何大草/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乐府文化)。




一本书,事隔20年,依然还能出版,还能让人记住,这绝对是深入了人心的。事实上,书中对青春的描绘、对成长的体味、对人性的洞察,至今依然毫不过时。一如何大草所言:“如果把它读作成长故事,它就是一部青春的挽歌;如果把它看成丛林法则,它就是关于生存的寓言。”


小说的主人公是十八岁的少女何凤,喜欢刀子,桀骜不驯。她在泡桐树中学高二·一班念书。她身边围绕着男生领袖陶陶、班长朱朱、富家子阿利、才女伊娃。小圈子之外是班级和学校的丛林——副校长、教务主任、班主任、各科老师相互明争暗斗。开学不久,高二·一班转来两个新生——蛮横的包京生和土气的金贵,这让原本就矛盾重重的大小丛林岌岌可危。一天,包京生和语文老师发生了激烈冲突,何凤和其余几人不由自主裹挟其中。与此同时,何凤的爸爸从部队转业回到家,她的妈妈则离开家,跟随爸爸的战友去跑边贸。在这个充满汗水、泪水和血水的夏天,这一群无处安放身体与心灵的年轻人,注定要经历一番痛苦与蜕变。



作家:何大草


《刀子和刀子》是何大草40岁那年写成的,这部小说不只是青春小说,而且是一个度过了青春岁月之人的青春回望。小说一面用少女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世界,一面用成年人的眼光来看待那个校园,这两种眼光交融在一起,使得《刀子和刀子》兼具青春与沧桑、迷惘与透彻两种特质。


于我而言,青春早已远去,但读着《刀子和刀子》,依然能感觉出既张狂又锋利,还添了一丝沧桑——青春像一把刀子,锋利敏感;生活像另一把刀子,沉重磨人;当我们长大成人,就处在了两把利刃对决的时刻。



赏读

换一双眼睛,重新凝视我们的生活


“从上海青,空心菜和红菜薹里

提炼知识。接下来,我还要学习

赏月,采花,喝劣质白酒

使每个经过我的句子发光

用因为和所以,制造迷人的逻辑”




《室内流亡》(远子/著,乐府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是远子的首部诗集出版,收录了他在十几年间创作的71首诗歌,记录下那些囿于斗室、地铁和格子间的沉思与叹息,描述所有年轻人都经历过却难以言说的诗意瞬间。地下室、城中村、拥挤的地铁、冬天的雾霾、难以融入的都市、回不去的故乡……这些熟悉的场景,相信在北上深广漂泊过的人都能感同身受。


《室内流亡》是一个年轻人发自肺腑的灵魂呼喊,也是一次从砖块退回尘土的文学实践。诗人透过心灵之眼对社会、对时代、对生活,真诚地发问与思索,让我们学会换一双眼睛重新凝视我们的生活与命运。


如果货币会说话……


“Money talks”,是一句英语谚语,意为“金钱”。这句谚语的直译是“货币会说话”。这不禁引人遐想,如果货币会说话,它将讲述怎样的故事?




历史科普图书《货币之语》([加]戴维·欧瑞尔/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述了货币的功能、发展历史,以及对人类文明和经济学范式的影响。全书按照三大块历史时期讲述了货币的发展历程,以及作者对货币发展的展望,内容涉及一般等价物、名义货币等,并随之延伸讨论了和货币相关的理论、经济危机、货币中的人文因素等。


书中配以丰富的插图,展现了从古至今的多种货币、对货币相关的理论有重要影响的人物、货币发展的重要历史节点等。全书通俗易懂,让读者在读文赏图的同时,生动了解货币的历史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