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月,有窗子的人生,才够完整……
2022-06-15 22:26:39




“小轩窗,正梳妆”;“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窗,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着不一般的情怀,或浪漫欢愉,或悲欢离合,说不清道不明,一如建筑师贝聿铭所说的这句话:“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放进光线和新鲜的空气;但对中国人来说,它是一个画框,花园永远在它外头。”




窗,是一个画框,有月,有窗,这很东方式的浪漫与温暖,总让我一下子就想到那一扇小小的温暖的窗户。


这扇温暖的小窗,是我很早以前在连南千年瑶寨看到的。


说来有趣,一开始看到寨子里那些古旧房子的墙上都有一个三角形的小“洞”,我还真不清楚是什么来的,因为实在太小,只有四五寸宽、一尺见长,所以我就只好用了个词语“洞”来形容。后来才弄明白,原来这是窗来的。


一个窗,怎么做那么小呢?寨子里的人说说,这是先民经过选择而留下的生活智慧。瑶寨地处高山,从前的生活比较艰苦,暑天没有蚊帐,寒日缺少棉被,窗小就有利于驱蚊防寒;深山雨水多,雾气大,湿气重,窗小有利于妇女坐月子;崇山峻岭,野兽常出没,战事也不断,窗小有利于防野兽以及防御外敌。任何事,都很难其两全其美,这小小的窗户,绝对是一个生动的印证。




窗,是生活,亦是历史。《李渔的窗子》(小西/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即是从“便面窗”入手,细说“窗”的前世今生,生动地呈现古人如何把生活与历史融入窗的画框里。


“便面窗”,为《闲情偶寄》作者李渔所构想。简单说来,就是船上带窗,但独特的在于这窗是扇面形的。书中这样写道,在《闲情偶寄》里,李渔把他的设想写得清清楚楚:画舫四面包裹严实了,只在左右两侧留下虚位,“为便面之形”。“便面”这个词听起来很有些费解,说白了就是“扇面”。


李渔将画舫的窗子设计成了扇面形,风一摇,水一动,人与景,不断地变幻,那“便面窗”仿如现代的摄像取景框,成为一幅鲜活的扇面画,很让人迷醉。




从“便面窗”开始,进入最原始的窗子,那是功能性极强的古人洞穴(茅草篷)上的一个小洞。然后在“囱”上添个“穴”,就成了窗——天窗,多了几分浪漫。然后在墙上开窗,出现了“牖”,既通风透光,又能抵挡风寒。再然后,又出现了与窗相关的帷幔、屏风、窗户纸,还有格扇、槛窗……


关于格扇,书中说,在古人眼里,门和窗的界限并不像现代那么分明,宋代流行着一种叫“格子门”的格扇,并举例《清明上河图》画中就有大酒楼“正店”和“脚店”二楼,几道格扇早被卸下,这个时候,“春风里喝着小酒,倚靠在栏杆上,赏着汴梁的繁华街景,那才叫人生。”




从功能性实用的洞穴,到天窗、“牖”、帷幔、屏风、窗户纸、格扇、槛窗、“便面窗”……从最早单一的功能性之窗,逐步变成了功能与审美兼具之窗,甚至更出现了格扇、“便面窗”之类的浪漫之窗,诚如作者所言:“古人大约是笃信:有月,有窗子的人生才够完整——天、 人,合一。”




从一门一窗之后,《李渔的窗子》接着从一砖一瓦、一亭一栏等建筑元素入手,讲述中国传统建筑的演变历史,发掘建筑细节里隐藏的古人智慧与生活美学。湖心亭看雪、长亭送别、兰亭雅集、窗上雕花、瓦上刻字、梁上作画、花街铺地……书中对每一个建筑元素的解读都佐以古诗词、名人逸事、文化典故等,让读者多维度了解传统建筑。书中还配以50幅全彩图片,让读者进入时光隧道,生动地感知传统建筑之美。



赏读


老画报里的婚恋故事


空中婚礼、水上婚礼、三无婚礼、速成婚礼、集体婚礼……原来民国的婚礼就这么会玩。


《老画报里的婚恋故事》(周利成/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通过征婚、订婚、结婚、离婚、情殇5大类主题,讲述了60个悲欢离合的民国婚恋故事。60个婚恋故事,呈现精彩纷呈的民国万象。征婚骗局,明星秘密订婚、订婚启事引起的官司,空中婚礼等各色婚礼形式,末代皇帝离婚真相、皇妃离婚引发的离婚潮等等,社会变革时期传统与现代观念的交融碰撞、新旧事物杂陈的现象,统统从这些故事中呈现出来,极富时代特色。




全书以海量的近代老画报为资源,以婚恋为独特视角,经过作者必要的整合、考证、补充,将故纸堆中的婚恋故事鲜活地呈现出来,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中国近代时期的婚恋观和价值观,反映了社会变革时期现代与传统观念的冲突与交融。书中附有50余幅版面完整、清晰的老画报,全方位呈现了民国时期的婚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