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葡萄串起乡愁……
2022-03-21 23:10:31



每每回到故乡,看着一栋栋崭新的“小洋楼”崛地而起,我一边感受着梅村人家的小家日子,如荷花盛开般,一天天圆满起来了,呈现出一幅关乎故乡的崭新的乡村诗意生态图;但另一边,我所熟悉的“砌一堵鹅卵石墙 ,可以花上三四年的光阴”之类的闲淡古朴的传统诗意生态图,却早已悄然而去。因而,踩在这片曾经无比熟悉的故乡大地上,我的心,时常漂浮着,不经意地,会泛起一种幽幽的“乡愁”。——这是我眼中关于我的故乡梅村的“乡愁”。


其实,每个人的心中,或许都有一段乡愁,氤氲身心,挥之不去,眷恋无比。


潘小娴 摄


“有时候,拎着一种叫乡愁的东西,在故乡的葡萄园里游弋。可这样的乡愁又让我惶惑和窘涩,感到那个被怀念的旧物就是自己,而故乡的乡愁却太过于鲜灵与甜蜜。我怀着被时代抛弃的仓皇,与故乡贴近。我说服自己,如此醉人丰盈的、翡翠玛瑙的乡愁,不是一副石磨、一个碾子、一棵老柳和一座衰颓院落可以叙事的。每年六七月间,我都会收到寄自故乡的葡萄,阳光玫瑰、浪漫红颜、甜蜜蓝宝石、藤稔、美人指……这些水灵灵的时鲜,这些俏丽的名字,难道就是味蕾深处的陌生思念?”——这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陈应松,在其出版的最新长篇小说《天露湾》的后记中,发出的“乡愁”感叹。


阳光玫瑰、浪漫红颜、甜蜜蓝宝石、藤稔、美人指……水灵灵的葡萄哟,让葡萄园里的乡愁,散发着独特诱人的情韵。


对于江南来说,葡萄是一种外来水果,它本不属于这片土地,公安县过去也没有过种植葡萄的历史。直到20世纪八十年代,才在几位农民的探索下打破了这一定律,后来葡萄甚至成为这里一个巨大的农业产业。《天露湾》关于葡萄的引进、种植、加工、产出都有着时代所赋予它的特殊意义和内涵,而这些都来源于陈应松深深的“乡愁”。




《天露湾》(陈应松/著,长江文艺出版社),是一部乡愁之书,一部土地情怀之书。小说以改革开放四十年为时代背景,抒写了江汉平原的农民通过奋斗实现脱贫致富的漫长而艰苦的创业史,全景再现了中国当代乡村的巨大变革历程。


陈应松的“乡愁”,有着时代奋进的步伐。我们知道,在过去传统的农耕时代,农民以双手为武器,没有先进的技术,也没有丰富的知识。但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农民们学习新的知识、掌握现代农业科技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头等大事。《天露湾》描绘江汉平原的农民们的精神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每一颗葡萄都见证了现代科技的发展,折射出现代农业大有可为、前途无量的未来。


用葡萄串起乡愁,于小处着眼大时代的变迁,聪明的、精明的、有知识的农民崭露锋芒,现代的、先进的、时尚的新农村遍地开花,作者陈应松如此赞叹说:“农民在我们这个时代,的确是最伟大的人。”





赏读






古人的坚守与踌躇




“古人身上的荷尔蒙,能激发今人身上的荷尔蒙。”历史学家、历史学博士“历史的囚徒”认为,古人曾遇到的挑战和困境,我们现在依然遇到,所以他们的选择和经验,能够为我所用。比如许多人的偶像是苏东坡,不单指他文学上的成就,还因为他对生活达观开朗的态度,他一次次被贬,一次次遭遇逆境,却笑呵呵的。我们现在也应该学习他的人生态度。他认为——历史除了教给我们知识,更重要的是提供给今人温暖。


《历史的荷尔蒙4:古人的坚守与踌躇》(历史的囚徒/著,长江文艺出版社),是“历史的荷尔蒙”系列前三辑的延续,主要围绕古人身上的“坚守”展开,挖掘古人身上的闪光点。书中的人物,每一位都有各自身份的属性,分别是“名王”“名臣”“名士”“名流”,作者以此为标准分章讲述各色人物的故事,让读者更深入更多维度地探索历史人物的内心,领略中国历史的波澜壮阔。




与“古人面对面”,打通今人与古人之间沟通的脉络。以史实为骨架,以现实为血肉,以幽默为灵魂,套用现代生活方式,讲不一样的故事。书中选择的人物均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比如,《包拯: 宋朝第一钢铁侠,硬了一辈子》《乾隆: 说说我的四万多首诗》《李白: 剑客还是贱客》《晏殊: 我的低调,你们学不来》《狄仁杰:其实老夫是一个卧底》《范仲淹: 一手烂牌,被他打成了王炸》等,这些史书上呆板严肃的历史名人,在作者幽默的笔下,都变成一张张鲜活的面孔,一具具有灵魂的血肉之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