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的关系,值几顿香锅?
2021-07-14 21:40:19



“每次打开记忆的闸门,流出来的全都是吃的东西。”


一看到这句话,我忍不住粲然一笑,脑袋里晃出了许多熟悉的美食:酿猪乸菜、酿豆腐、鲜冬笋、冬粉糍、红花籽、水浸鬼、老虎粥、蒲公英、杨梅、山稔子、糖罐果……甚至还想起了鸡毛菜。




这鸡毛菜,并不是我自小熟悉的家乡菜,而是到张掖游玩时吃到的。当时一看到清炒鸡毛菜,甚觉神奇,鸡毛菜也能吃?立马就点了。


当清炒鸡毛菜端上来了,再一看,不就是我们南方人常见的细细的小白菜秧子么,不过说鸡毛,还挺形象的。一吃,哇哇哇,菜味浓,鲜甜清香,美妙的口感就像回到了不用化肥的八十年代。只一会儿,一碟清炒鸡毛菜就被一扫而光,但贪吃的嘴巴却根本停不下来,赶紧又加点了一碟清炒鸡毛菜。很快,第二碟清炒鸡毛菜又见底了,吃得那叫一个心满意足哟。




民以食为天,吃是一种幸福,也可以是一种冒险,还可以是一种与自我人生相关的社会学。试问一下,哪个人没有自己难忘的美食经历与故事呢?就像《正是河豚欲上时:一场饮食社会学的冒险》(王程韡/著,人民文学出版社)所说的,我们可以边“尝”边“看”,把“心灵和自我、健康主义、风险社会、记忆想象”等等那些复杂的东西都糅进吃吃喝喝的故事里,开启人生的一路奇妙与冒险。


中学时代,同学们自带午饭到学校,一顿简单到甚至谈不上好吃的午餐,因为三五好友一起分享各自带来的食物,竟然让一群十几岁处在叛逆的青春期的孩子们能够团结在一起。


品尝到一道干炒牛河,留下深深印象的是两个字“镬气”,从此,一有时间作者就练习能使出这种“镬气”的掂勺法子。逢年过节,亲朋来访,都忍不住要演示一番“镬气”料理的烹饪,客人吃得开心,自己整个儿更是满心欢喜。




大学时代,关系好的同学喜欢一起吃麻辣烫和香锅,甚至还出现了友谊的特殊计量单位——香锅。遇到需要确认朋友的朋友究竟有多可靠的时候,就会问“你们的关系值几顿香锅?”如果答案是“不计其数”,那这位朋友的朋友,就已经是朋友了……


这样的美食故事,或许我们很多人都曾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真是越看越有味,越读越上瘾。《正是河豚欲上时》每一章都有三个独立的小故事,每一个小故事都不长,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一窥究竟,再慢慢思考。故事以外,还有丰富的注释,这既是文献线索,同时也打开了另一番探索美味的天地。




作者说,希望在这个依然崇尚理性的时代,我们可以转而以个体为中心,让味觉来引导自己边“尝”边“看”——书中以河豚为隐喻。一来,它的确是通过洄游的方式认知世界;二来它作为一种食材,早已得到了文人骚客的青睐,就连千年网红“吃货”东坡先生,都留下了佳句“正是河豚欲上时”。


当然,阅读《正是河豚欲上时》,我们也根本不需要拿出“舍命吃河豚”的勇气,要的只不过是细嚼慢咽,耐心品尝,如此,我们才可以看到人生更多的可能,开启人生更多的可能。


赏读


与友人“遇见”的时光


“当过去真正成为过去之时,你才知道过去的重要;当未来永远是未来之时,你才知道未来未能够成为现实,所以人生要珍惜。”




《背影》(马未都/著,人民文学出版社),是马未都为故去亲友所作。二十五个人,二十五篇文章,马未都回忆与友人“遇见”的时光,记录他们真挚的性灵。从文学编辑到收藏大家的过程中,他与各种人物结缘,映照了一段特定时期的历史,为时代画像。透过他从事收藏四十余年的经历,折射改革开放初期至今的文化热、收藏热,在历史的河流中,见证时代与人风云际会的珍贵片段。


盛宴易散,良会难逢


以高档社区沁芳园为舞台,《盛宴》(程青/著,人民文学出版社),辐射了当代中产家庭群落的鲜丽人生。作家、教授、医生、金融与互联网高管、商人等各界精英渐次出场,即便全职太太,都是名校海归。




八对夫妻,在欢宴中坦陈着各自的爱情婚姻故事,在看似不经意的对话里编织出彼此生命的经纬,谈笑风生与觥筹交错间丰盛了城市的声音与颜色。然而,盛宴易散,良会难逢。杯子碰在一起,回响的也许都是梦碎。当众人眼中的完美家庭出现罅隙,热闹背后浮起失序,帷幕落下后的生活又该何去何从?


12幅“深圳写生图”


你可以让百合生长,我们叫作家乡的地方,深圳河里有没有鱼……《在龙华跳舞的两个原则》(邓一光/著,人民文学出版社),是当代作家邓一光的深圳故事集。



12幅“深圳写生图”,12种不同身份,12段奇遇人生,探索着这个城市独特的灵魂与质感,也开掘出当下城市写作的深邃与宽广。问题学生、高级厨师、厂妹厂仔、景观设计师、程序员……这座崭新的城市,究竟包蕴着新移民和异乡人的多少梦想,又将裹挟他们去往何处?






栏目介绍

e家君推出一个新栏目:“书香车陂”读书专栏。为打造车陂读书文化氛围,展示车陂读书人的风采,为车陂人提供一个沟通分享读书的平台,读书专栏将陆续推送车陂读书会活动、读书达人、好书共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