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陂龙舟有“戏”!这个端午,龙舟剧·微电影版即将上映
2021-05-28 22:56:06


还记得那部享誉国内外的车陂“龙舟剧·宗祠版”

《车陂龙舟最有戏》吗?

给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车陂龙舟最有戏》专题摄影展

也让大家看到了不一样的车陂。

车陂龙舟还有什么“新玩法”?

今年端午,它又来了!


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广州多地再次宣布暂停端午龙舟活动。这个端午,如何应节?一部深入民间、挖掘整理广府原生文化,将其与影像艺术创新融合的作品“龙舟剧·微电影版”《龙舟最有戏》将于端午期间上映!据了解,该微电影是2019年收获一票好评的“龙舟剧·祠堂版”的延续。



龙舟为媒,传承历久弥新


2019年,由广州大剧院牵头、车陂古村联手七大广府高校打造的环境剧场“龙舟剧·祠堂版”《车陂龙舟最有戏》让超过1000位海内外观众领略了岭南水乡风情和独特的广府龙舟与祠堂文化。基于祠堂版的良好基础,经过近两年筹备的“龙舟剧·微电影版”《龙舟最有戏》即将于今年端午期间上线,全新升级的微电影以龙舟为媒,延续对非遗文化传承的坚守。


本着植根传统文化、深入民间生活的创作理念,担纲编剧的广州市天河区民间文艺家协会戏剧与影视专委会副主任董越表示,微电影仍以本土题材为故事蓝本,深入挖掘民间真实故事,并进行艺术化加工形成影视作品。据主创团队透露,即将上线的微电影版是两年前祠堂版的“前传”,剧情讲述了自小随父亲移居澳门的车陂后代苏为航渴望返乡探索父亲和故乡的故事,以晴川苏公祠的家族故事为主线,揭开一代代车陂人艰苦奋斗的发展史。“他们其实是一个个中国人的浓缩,影片旨在通过平凡家庭的家长里短和车陂父老乡亲的独特时代经历,立体地展现出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董越说道。


此外,董越还透露,接下来大家可以期待更多不同形式的车陂龙舟戏,“这次的微电影绝不是车陂龙舟戏的结尾,车陂还有许多非常值得挖掘、非常有价值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都可能成为下一部戏的主线,不同的传统文化出现在戏中,可以说是一个‘彩蛋’,让观众有更多期待。”他还表示,接下来的龙舟戏还将有更多丰富的表达形式,例如短视频、音乐剧等,让龙舟戏玩得更“野”。



影像为介,弘扬传统文化



端午节扒龙舟,是“老广”们多年来风雨不改的活动,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村民们束手无策,也让广州市天河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会长、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党支部书记苏志均萌生了一个想法:是否可以用影像的方式呈现龙舟故事,让大家在线上也能“过端午”。千年古村车陂有着上百年的龙舟文化,近年来,村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但车陂村民对于龙舟的情结不仅未淡,反而越酿越浓。龙舟维系着亲情乡情,寄托着憧憬,也塑造了多元的文艺氛围。


中共广州市天河区委宣传部、广东省广播影视协会、广州市天河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指导,以及广州市促进文化艺术发展繁荣基金会和广州市天河区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广州市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联合本土青年剧团MEGA戏真多工作室共同创作了“龙舟剧·微电影版”《龙舟最有戏》,以文塑剧,以剧彰文。以文化塑造剧作,即是让优秀传统文化引领艺术创作,植根传统文化潜心创作,令作品沉淀出内涵和深度;让剧作彰显文化,用影视剧的创新表现手法彰显非遗文化之魅力,让广府非遗文化借助影视剧的广泛传播和年轻化表达,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




端午上映,融合独具匠心


据了解,参演微电影的演员有专业演艺工作者亦有本地村民和非遗传承人,更是邀请了广州文旅推广大使、广东著名艺人梁山山友情客串,人员的融合再次体现这方水土的包容和开放。以影视为载体,《龙舟最有戏》微电影用现代手段讲述非遗文化故事,力求让非遗文化不再给人们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在短视频井喷的年代,以“互联网+微电影”的新潮方式助推传统文化“走出去”,通过作品架起沟通古今的桥梁,让观众感受到充盈于作品间的文化意蕴,这是一次传统文化与创新艺术的大胆融合。


广州市天河区民间文艺家协会戏剧与影视专委会执行主任、时任广州大剧院品牌总经理刘晓璐透露,为了在拍摄时还原怀旧年代的故事,剧组几乎跑遍整个广州市,只为了寻找心目中理想的场景。五月的广州酷暑燥热难耐,露天的拍摄场地蚊虫纷扰,来自广州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大三学生梁长晨此次担任微电影的副导演工作,她表示:“每回拍外景回去都会出一身的痱子,有时为了取一个更好的镜头,全组人拍到凌晨才放工也是常事。但只要最终能呈现出一部动人的作品,这些付出都值得。”





该部微电影在车陂主要的取景点是晴川苏公祠和车陂小学,出镜的就有大家熟悉的广州市非遗文化传承人苏应昌,车陂龙形国术会会长、主教练郝海华。





苏应昌认为,微电影的形式有利于传播,让更多人关注、参与到龙舟活动,“微电影从车陂龙舟作为切入点,反映了对传统龙舟的传承,主要是对年轻一代输入这方面的文化兴趣,让他们参与进来。之前,因种种原因参与龙舟活动的人数逐年减少,但是近年来可以感受到越来越多人参与其中。在车陂居住着很多新广州人,通过微电影的方式可以让他们更多关注龙舟文化,如果他们喜欢也欢迎他们参与其中,这就给我们之间架设了一座沟通交流的桥梁。”


郝海华也表示,本次微电影拍摄宣传了传统文化,让大家有机会在其中展示,影响面更广,“现在广州传承龙形拳的村设并不少,龙形拳也不断在年轻一代传承。不仅在祠堂设有龙形拳教学,在车陂小学也开展了龙形拳训练班,学生们还会参加比赛,获得不少奖项。”





主演之一苏梓枫是车陂艺术团的团员,对车陂从陌生到熟悉,他也随着剧组的拍摄形成车陂印象,“对车陂的印象是很奇妙,明明到处都是现代建筑,但是巷子里却保留着祠堂,能感受到车陂很注重保留自己本有的文化。我自己就是佛山人,故乡也有龙舟文化,角色跟我本人非常有共鸣。”


看了这些拍摄背后的故事,

大家对这部《龙舟最有戏》微电影

有什么期待?

欢迎留言和我们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