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腰上,柴门寂寂黍饭馨
2020-12-24 00:06:59





连绵百里瑶山,崇山峻岭深处,排瑶依山建房 , 聚族而居。远远望去,山寨里密密麻麻的低矮房屋,次第排开,彷如悬挂在山腰上的一幅壁画。走入村寨,一条条石板巷道,弯弯绕绕,穿寨而过,阳光碎落一地,把影子留给山寨,把岁月留给山寨。




岁月里的风,岁月里的雨,或许可以磨损山寨当年的风光,但山寨里的一砖一瓦,会收藏着风雨岁月的痕迹与故事,历经百年千年多年,依然飘荡着一种令人迷醉的人文气息。


山城连南,有很多瑶寨,最有名的,数千年瑶寨、油岭古寨、三排老寨。三个瑶寨,石板巷道,纵横交错,很原始很粗粝,各有各的风格。




千年瑶寨,青砖砌墙,黑瓦盖顶,气度也不凡,透着明清风格的古典美,一排排顺着山势,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半山坡上,密密排排,极为壮观,依稀可见穿越千年盛极一时的辉煌。




油岭古寨,土坯为墙,杉皮盖顶,或是木棚为墙,杉皮为顶,挤挤挨挨在800米高的山腰上,往往前面房子的屋顶还会和后面房子的地面一样高,层层叠叠,古风盎然。




三排老寨,灰瓦盖顶,墙是很独特的泥墙,微微地透出一种黄。瑶民们就地取材,用木头固定,倒入山野泥土,一层层压出了严严实实实的泥墙。如果在阳光灿烂的日子,走过三排老寨,一堵堵染上阳光的泥墙,溢满金黄色,整个老寨变得很亮眼很亮眼。




就地取材的三个瑶寨的瑶民,还喜欢用木材搭起了上下一起向前挑出的如同吊脚楼一般的楼台前廊,于是,一条条的寨中小路,便从家家户户的前廊间穿过。


瑶民们在门前廊下的空地上堆放柴火生活用品与镰刀锄头等生产用具,可以喂鸡喂猪,甚至连喝酒吃饭冲凉都在走廊里,风来雨来,都全然不惧。而对于游客来说,从这家前廊穿过那家前廊,太阳猛时,可以随意找到有遮阳之地;风雨来了,也可以很随意地找到避雨之地,真真贴心得很。




屋内的风景,是瑶民饮食起居的地方,当然更贴心得很。十几二十平方米的面积,中间是厅,左右两侧是厢房和“火炉堂”,“火炉堂”不仅用来做饭,也是招待客人的“客厅”。


小而温暖的,不仅在“火炉堂”内,还在于那个小小的窗户。


说来好玩,一开始看到家家户户的墙上都有一个三角形的小“洞”,我还真不清楚是什么来的,因为实在太小,只有四五寸宽、一尺见长,所以我就只好用了个词语“洞”来形容。后来才弄明白,原来这是窗来的。




一个窗,咋做那么小呢?难怪房间里的光线都极其暗淡,这多不方便呀。但当地人说,这是先民经过选择而留下的生活智慧。瑶寨地处高山,从前的生活比较艰苦,暑天没有蚊帐,寒日缺少棉被,窗小就有利于驱蚊防寒;深山雨水多,雾气大,湿气重,窗小有利于妇女做月子;崇山峻岭,野兽常出没,战事也不断,窗小有利于防野兽以及防御外敌。


任何事,都很难其两全其美,这小小的窗户,绝对是一个生动的印证。




时光穿越千年,不少瑶民已陆续离开老寨,迁进新村,但千年瑶寨、油岭古寨、三排老寨这三个古寨,依然还有不少瑶民执着地生活在那里。


走入古寨,你依然可以看到唐代诗僧贯休所描绘的那幅诗意美景“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柴门一片寂静屋里米饭香喷喷,农家炊烟袅袅春雨过后天放晴。




溜达在这幅诗意美景,经常还会看到穿戴着混合服饰的瑶民:红头巾裹头,穿着现代T恤,挎着彩色瑶袋。山寨的瑶民,也还会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不止年轻人会讲,六七十岁的瑶民,也有不少人会讲。


炊烟袅袅,柴门饭馨。人间烟火的故事,仍继续在山腰上的瑶寨上演着。他们珍爱着过往的田园风尚,但对山外吹来的风情,他们也一样热情地接纳着。





栏目介绍

e家君推出一个新栏目:《作家眼中的好时光》。人的一生,会遇见让自己心动的好风景。这些风景,也许渐行渐远,但却会荡漾着温温暖暖的阳光,成为我们生命中的尘世好时光。


作家简介

潘小娴,作家,已出版《魅,自山中》、《云山花事经眼录》春夏秋冬四部、《美人香里说宋词》、《最美的游戏》、《建筑家陈伯齐》、《会飞的蒲公英》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