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他们选择车陂?
2020-11-06 22:04:06


近日,广州市天河区民政局发出《广州市天河区2020年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公开招聘公告》,天河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212名。其中,车陂街共面向社会公开招聘29人,成功报名人数达到873人,位列天河榜首。


近年来,车陂正以一种新姿态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是什么让大家不约而同选择车陂?



车陂街道地处天河区东部,辖区总面积5.6平方公里,下辖15个社区居委会和1个村改制公司,居住人口20余万人,是涵盖了全区最大城中村、东部最大商圈、东圃老城区、现代化物业小区的“城市综合体”,也是广州市外来人口最多、居住人口密度最高的超大型城中村,同时也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地域,以及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环境。



车陂涌 小鹿摄




营商环境优化吸纳人才进驻


交通便利、配套齐全、租金适中,是很多人对车陂的第一印象,车陂也已成为越来越多毕业生租房的首选地。“我当时毕业从学校搬出来之后,第一个住的地方就是车陂,当时身边很多认识的朋友毕业之后也是住在车陂。”毕业3年的刘小姐尽管早已搬离车陂,但她的生活依然没有远离这里,“这边商圈发达,逛街吃饭都十分方便,现在我和朋友还是会常回来玩。”


近年来,车陂街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升级。在入驻企业产业结构上变化明显,街道在企业入驻倾向、写字楼入驻企业选择上有针对性地加大商业及服务业进驻,第三产业现在GDP占比约为80%。同时,车陂街加快三旧改造,升级以前的工业园区为企业创意园区,提升写字楼及园区环境,有效吸纳人才进驻。此外,街道领导定期进行暖企工作,对辖内企业进行走访,对于企业合理诉求在合法范围内为其解决,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广州国际金融城建设跑出“加速度”


位处广州国际金融城东区,车陂未来可期。金融城的总体定位,是精品珠江三个十公里“中十公里”核心区域,与琶洲、珠江新城组成黄金三角区,是东部沿江发展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州国际金融城效果图


目前,该项目正进入快速建设期。在过去一年,广州国际金融城发展势头强劲,6月19日,广州市发改委发布《广州市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广州国际金融城包括续建、新开工、竣工项目在内共有13个,总投资约4108.6亿元。今年7月,天河区印发《天河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若干措施》,提出构筑全区数字经济“1+3+N”发展格局,这个“1”就是指打造一个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国际金融城片区、鱼珠片区、琶洲核心片区(包含大学城片区)集聚核。一系列项目的落地,也意味着当前的广州国际金融城正在加快步伐朝着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发展区进发。


金融城东区位于广州国际金融城东部,南起珠江、北至黄埔大道、东起深涌(天河区界)、西至车陂路,总用地面积131公顷。该片区现有地铁4号线、地铁5号线,设有车陂南站、东圃站、三溪站3个地铁站,拥有高速公路环城高速、快速路黄埔大道、主干道车陂路。


根据规划,东区将形成科技创新总部组团、车陂安置综合组团、公共设施配套组团、综合商业办公组团四大功能组团,主打总部办公及配套功能,并结合河涌水系(车陂涌、油脂厂涌、深涌)及绿地,规划形成3条生态廊道。此外,该片区计划新建2条过江通道,加强珠江两岸的交通联系,并远期预留花城大道下穿车陂路隧道,实现金融城起步区与东区的快速联系。


据了解,金融城东区车陂村村民住宅复建计容面积94459平方米,集体物业复建计容面积203297平方米(未含公建配套及地下室面积)。车陂街扎实推进金融城东区车陂村村民住宅和集体物业复建工作,目前已取得村民住宅和集体物业复建规划条件,计划年底进行第二次摸查并确定户型设计工作。





传统文化焕发新时代魅力


久经沉淀的悠久历史文化,让车陂至今闪烁着独特的韵味。车陂村始建于唐宋时期,是千年古村、广州三大自然村之一 。车陂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沿袭至今有:龙舟、摆中元、粤曲、龙形拳、乞巧等。而其中属龙舟文化最为著名,其源于明代,历时数百年,经久不衰,直至今日。车陂村现有龙舟76艘,其中传统龙有53艘,龙船数量居广州自然村之首。龙舟节是村内盛事,村内9大氏族分别组建12个龙船会,每年的“龙舟景”活动更是有几十艘龙舟在车陂涌中表演,年年吸引周边“七里八乡”的群众前往观看,日围观群众人数最高可达三十万人次。



▲车陂街九大祠堂


▼车陂招景盛况











车陂街一直致力于将龙舟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公益慈善、社会治理相结合,围绕“一水同舟”品牌文化,打造“一馆”“一节”“一项目”“一剧”“一曲”“一视频”的“六个一”活化非遗项目,逐步让传统龙舟文化焕发与时俱进的新活力之余,还聚焦基层社会治理与龙舟文化相紧密结合,通过“龙舟文化+艺术+公益+旅游+环保+时尚文创”的跨界交融方式,充分整合社区资源,推动来穗人员融入社区文化,使辖区的文化服务全覆盖、文化活动无盲区,形成了以弘扬龙舟传统文化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