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三番重造“白尾雕”,蕴含车陂人的“小心机”
2020-10-13 22:29:24


上个月底,

清溪双社新龙骏水,

让安静许久的车陂涌热闹一番。


回顾:

https://mp.weixin.qq.com/s/gEZF5xqruaF1UiWSItyGgQ


如今秋风渐起,

随着新龙“白尾雕”藏入船坞,

今年的龙舟活动算是结束,

让我们静待来年的锣鼓声动,

再续往年龙舟季的热闹繁华。

但是,关于“白尾雕”的故事,

还未结束……

藏龙之后,小e走进隆兴苏公祠,

揭开清溪双社的“龙舟秘密”。




老白尾雕“威水史”流传久远


今年77岁的清溪双社“龙船头”苏文洽在祠堂里收拾龙舟幡旗、罗伞。回忆起新龙骏水时的意气风发,苏文洽又向小e唱起了那首清溪双社人都熟知的民谣:


车陂龙船白尾雕,

扒到官山人就笑。

丢桡唔扒都会飙,

老表睇见把手招。



这首民谣说的就是清溪双社最早的一条白尾雕的“威水史”:老白尾雕是在官山船厂打造的。在龙舟季时,族人会扒白尾雕回“娘家”。白尾雕速度之快,就算不用挥桡,也能快速前进。所到之处,人人眉开眼笑,招手欢呼,让船上的人倍感骄傲。


“民谣说的也许有夸张成分,但是当年的龙船是造得靓、快、正,侧面也说明师傅的手艺好。”苏文洽说,他就在老白尾雕上掌舵。在他的家族里,他爷爷、父亲也曾是掌舵人,如今儿子也继承了衣钵,成为舵手。



苏文洽家有多位龙船舵手。


打造花龙是“上天注定”也是“财富象征”


据称,隆兴苏先祖苏隆兴是苏东坡第五代孙,与三孖巷马氏联姻。后来,苏马两姓族人多数聚居在车陂清溪大街(今隆兴公大街),因此两家结合组成清溪双社,定居近五百年。


旧时候,一条村若能打造一条龙船,则证明这里人丁马壮、财力雄厚。苏马族人商量后决定要打造一条龙船。至于打造什么龙,则交由“上天决定”。族人采用“抛铜钱”的方式,正面就造“公鸡头”(即龙公),反面造“产月”(即龙乸)。


“我们抛到‘产月’那面,就这样定了。”苏文洽说。产月即是没有龙头,船头是一面镜子。而双社人思维更加活跃,希望这条产月还是白色船尾,身上画有岭南佳果、花卉和八仙法器的“花龙”。加上龙船前进迅速,像天空中盘旋的花雕一样,所以称为“白尾雕”。


花龙白尾雕清新脱俗,前进迅速,与当时村内三条龙船即郝太原的乌龙、武功苏的东坡号(乌龙)、沙美梁的红龙齐名并列,成为车陂四大“名龙”。



产月船头是一面镜子。


“三造”白尾雕,源于一个“龙舟梦”


老白尾雕成为清溪双社趁景的主要交通工具,也是家族兴旺的象征。每年端午节前后,清溪双社族人就四处趁景,从车陂涌到深涌,从官洲到琶洲,最远去到荔枝湾。所到之处,人们争相观看,夹道欢迎,场面非常“墟憾”!


苏文洽五六岁的时候,还上过老白尾雕,跟着父辈去趁景。可惜,老白尾雕最后还是坏了。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族人再造了一条白尾雕,后来又经历了经济困难时期,“二造”的白尾雕被变卖,换回生产工具,也换得族人继续生活下去的资本。



白尾雕船身画有多种图案。


1982年,清溪双社逐渐复兴,族人们开始重造龙船,但都是普通的龙船。时年,苏文洽38岁,重温了扒龙舟的快乐,也埋下了一个心结。


“造一条龙船并非那么简单,需要金钱和人力,靠族人一点一滴积攒出来。”后来,苏文洽成为“龙船头”,动员族人凑钱造龙船。从以前一人10多20元,到如今一人几百几千元,清溪双社前后已打造了7条龙船,涵盖传统龙、标准龙等不同比赛规格的船只。




但他的心结仍未解开,那就是“白尾雕”的辉煌未能重现。前年开始,车陂街、车陂公司大力打造车陂龙舟民俗品牌,推出了国际龙舟文化艺术节、东坡学堂等多个特色活动。车陂人的家园情感再次被龙舟文化凝聚起来。因此,苏文洽与族人再次提议,重造“白尾雕”。


据了解,经过清溪双社族人踊跃捐款,约有九成族人共赞助了近三十万元,很快造好了新白尾雕。而这条白尾雕,也将承载着清溪双社人的“龙舟梦”,在未来重振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