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封写给中文的情书,真好看!
2020-03-19 19:03:01

“说到幽默的俗语,我就喜欢“老王卖瓜自卖自夸”,相当于日文的“手前味噌”(自我吹嘘,说自己家做的味噌特别好吃),但是画面具体得多了,简直那老王的表情和堆得高高的西瓜都想象得出来。”


“对当地点心‘驴打滚’的取名要‘拍大腿’了。奇怪的是,‘拍大腿’翻成日文是‘膝を打つ’(打膝盖)。这句话说得太奇怪了,因为打了膝盖,手肯定会疼!”



我笑喷了!“老王卖瓜自卖自夸”,想象那老王的表情和堆得高高的西瓜!“驴打滚”,“打膝盖”,哈哈哈,我都乐得不停“拍大腿”了!



潘小娴/摄


《我和中文谈恋爱》([日]新井一二三/著,上海译文出版社),是日本作家新井一二三以一个外国作家的身份,讲述了自己学习中文、爱上中文并因中文带来的种种生活经历,故事有趣,读来新鲜好玩。


对中文一听钟情——这是新井一二三结缘中文的好玩开端。1981年读大学期间,她选修汉语,第一次听老师用中文说“妈、麻、马、骂”,声音和声调竟然这么好玩,听起来很悦耳,让她觉得“说中文简直跟唱歌一样舒服,而且有大脑里分泌出快乐荷尔蒙多巴胺、叫人出神的感觉。”



潘小娴/摄


真没有想到世上竟然有这么好玩的语言!从此,对中文一听钟情新井一二三把中文当作日本护照以外的另一本通行证,或者说哆啦A梦的任意门,大胆地走世界各地她曾在中国坐火车旅行;在加拿大打入华人艺术圈;在纽约唐人街拍摄纪录片……从学习中文到成为作家的路上,这一路的经历和爱,形之于文字,都仿佛是她写给中文的一部有趣情书,引起了中国读者的热情回响。




与中文谈恋爱了三四十年,新井一二三自然也从中文俗语学会了很多人生真理,可以说中文成为通往另一种世界观的门路。她觉得中文俗语的世界观比日文俗语的乐观、幽默,比如,前面说的“老王卖瓜自卖自夸”,“驴打滚”,还有“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的乐观心态等。


当然,也会有极其可爱的“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解读。她说,每次听到,在她眼前就出现一个人穿着本来白色的一套内衣,不知为何糊里糊涂地跳进黄河,出来的时候全身呈现黄色的尴尬画面。哈哈哈,让人忍俊不禁地笑。


一边笑,一边觉得——这封写给中文的情书,真好看!



赏读


找到自己人生的一条路,找到回家的路


本来,她的世界只是东京都新宿区的小巷,不仅很小,而且很矮,过一条大久保通的小马路,就是最大的冒险。但二十岁的夏天,在北京火车站国际列车月台她发现了世界的入口,从那里可以到莫斯科,再到柏林、巴黎、罗马、伦敦、阿姆斯特丹……但走再远,终究要回到家。因为,只有旅人才能真正找回故乡,并用双手紧紧拥抱它。



《旅行,是为了找到回家的路》([日]新井一二三/著,上海译文出版社),告诉读者培养了旅人精神后,阅读、美食都会带来类似于旅行的满足感;在日本国内,甚至东京市内的移动也都会成为印象满深刻的旅行经验;她也告诉读者如何把旅行经验融入于日常生活,把每天的日子当旅行过下去;最后,她把几个曾游之地的记忆缝合起来,做成自己独特的旅游回忆。新井一二三认为,旅行磨练的真谛不在于去了哪里,而在于找到自己人生的一条路。


香水,鸽子,低音提琴……聚斯金德文集来啦


《香水》、《夏先生的故事》、《鸽子》、《低音提琴》、《论爱与死亡》,德国当代作家聚斯金德的五部小说,近日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


帕特里克·聚斯金德对挣扎在主流社会边缘小人物心理的洞悉无比精准,凭借娴熟的创作手法和精湛的心理描写,揭示了后现代社会中个体生存的艰难。他的处女作《低音提琴》于1981年9月在慕尼黑首演,至今仍常演不衰。1984年聚斯金德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香水》,出版后轰动了德语文坛,后被译成多种语言。





《香水》,聚斯金德最著名的小说。格雷诺耶是一个惊人的嗅觉天才,能够分辨并记住世界上所有的气味。少年格雷诺耶受尽磨砺,一步步从香水铺学徒成长为制香大师。在经历了无数次尝试和失望后,他终于发现,唯有某些红发少女身上才散发着他追寻的完美香气。为此,他不惜屡屡犯下罪行,萃取她们的体香制成一种神秘的“香水”……小说作者借主人公格雷诺耶这个嗅觉天才的悲剧人生,反思了个体在理性驱动的现代社会中陷入虚无与异化的生存困境。




《低音提琴》,描写一位不得志的乐队低音提琴手的内心世界,“我”违背父命当了个乐手,又为了报复母亲选择了乐器中最笨重的低音提琴。在十八年的演奏生涯中“我”,对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低音提琴生出一种爱恨交加的复杂情感。全书刻画了一个小人物内心的孤寂,以及被群体漠视的失落与无望。




《鸽子》展现了人类生存恐惧的寓言。约纳丹是巴黎一家银行的守门人,在经历了纳粹的恐怖统治、战争磨难以及妻子跟人私奔等坎坷后,变得十分胆小怕事。一天早晨,约纳丹打开房门,准备迎接新一天的平淡生活,一个不速之客的到来却搅乱了他平静生活。小说以寓言式的故事揭示了当代人面临的精神危机,反映了现代西方社会失去普遍安全感的焦虑和对人类生存所感到的恐惧。




《论爱与死亡》,俯瞰人性复杂幽微的深渊。书中探讨了爱和其永恒的对手——死亡的关系,援引哲学、文学,神话传说,及至现代生活中的三个例子。爱情既能让人感觉幸福,也会带来无尽的痛苦,促使读者深思世人如何看待爱与死亡。





《夏先生的故事》,以生长中的生命对比绝望的生命。“我”是个普通小男孩,上学,爬树,骑车,幻想着朦胧的初恋,害怕严厉的钢琴教师,常常觉得自己会飞。“我”的邻居夏先生是个“怪人”,沉默地拄着拐杖,背着空行囊,没有目的地奔走不休。某天,他在“我”的注视下走向湖心,告别了世界,而我也就此挥别了纯真无邪的童年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