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锅菜大盆菜,庸常日子里的一首温婉长诗
2019-12-19 18:36:10

                                                                         


田里的稻谷割了,

地里的玉米收了,

山上的花生也拔完了,

冬天到了。


冬闲的日子,火炉堂的火,吱吱吱地烧着,三脚猫上的大锅菜,汩汩汩地冒着热气。一家人,静静地,静静地,在火炉堂,在大锅菜,享受缓慢悠长的光阴。




中国是传统的农耕社会,入冬以后,农事渐少,余闲时光日渐增多,古人称这段时间为“冬闲”。


不过,古人的“冬闲”,其实并不是闲着不去做事,而是在没有农事的冬日里,会做一些闲雅之事,比如说,女性会学做女红,男性则习射练武之类的。当然,各地的冬闲,亦各有各的不同,比如说,连南瑶民的冬闲时光,经常流淌在火炉堂,散漫在大锅菜。




瑶民饮食起居的房子,面积不大,中间是厅,左右两侧是房间,火炉堂就设在厅子里,几乎占了一半。这火炉堂,不仅用来做饭,也是招待客人的客厅。从前,瑶民家是没有桌子凳子的,只有木板。瑶民们吃饭,最原始的吃法,也不用盆不用碗碟将菜装起来,而是直接围着火炉堂,一起吃大锅菜。


火炉堂的中间是凹下去的,凹下去的地方,放着一个三脚猫(三脚猫是一个铁圈,下面有三个脚)。煮菜的大锅就架在铁圈上,铁圈下柴火吱吱吱地燃烧着。三脚猫的四周,放着长木板,瑶民一家人,就围坐在木板上,一起悠哉悠哉地吃大锅菜。




大锅菜,混合了很多种菜的风味。这些菜,很普通,都是瑶民自家种自家养的,或者山地里野生的各类野菜。


日子好的时候,猪肉、鸡肉、豆腐,这三样少不了,再加些蔬菜豆类,一锅混煮,香喷喷的。


日子不是那么宽松时,就到菜园摘些豆角、水瓜、蒲瓜、黄芽白、竹筒白、桑叶、观音菜之类的蔬菜;再到山地边,寻些野葱、神仙菜、苦斋婆、艾草、酸筒杆、苎麻叶等野菜的嫩叶尖,洗濯干净后,放到火炉堂的大锅里一起煮。


拉拉杂杂一锅,

素素的,

就像素朴的日子,

也一样有无边的风味。




火炉堂,红红地烧着火。三脚猫上的大锅菜,咕噜咕噜地冒着热气。待到大锅里的菜煮熟了,瑶民们一家围坐在火炉堂四周木板上,一边夹大锅里的菜拌饭吃,一边聊天儿。


一年四季,瑶民都会坐在火炉堂吃大锅菜。但冬日,风刮雨冷,居住在高寒山区的瑶民们,更需要也更喜欢聚拢在火炉堂,一边吃饭,一边取暖。三脚猫下面的炭火一直烧着,火炉堂周围一直暖流涌动,一顿饭,就算吃上三几个小时,也还是热乎乎的。比起其他季节,冬季里的庸常日子,暖和温婉,如一首安静岁月里的长诗。


这样一种漫长闲适的吃饭光阴,当然很适合喝些小酒助兴,再佐以一碟爆炒花生、一碟爆炒黄豆,喝一口小酒,嗑几粒花生黄豆,一身暖和和,满脸热乎乎。昏暗炉火下,一家人,微微醉着,不知是“对影成三人”,还是“对影成六人”。




微微醉着的时光,很适合回忆,也很适合编织。大人和孩子讲讲从前的岁月,讲讲先辈的家史,或教孩子唱唱瑶歌。瑶族有语言,没有文字,口口相传是他们记载文化与承续传统的生动方式。


因此,火炉堂里的时光,不仅是追溯一个家族,同时也是对孩子进行文化传统教育的最好时光。手脚勤快的女儿家,吃完饭后,会守在火炉堂边,一边听父辈讲故事,一边跟母亲学编织,把一家人的日子,编织成冬日里温温暖暖的阳光。


偶尔,也会有把大锅菜盛上盆的日子。那是碰上结婚、满月酒的好日子,摆长桌宴,寨子里的人来喝酒,时间有前后,每每有客人来了,就盛上一大盆先煮好的菜,大伙儿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了起来。




当然,时代在变,大锅菜也在变。坐在火炉堂四周木板吃饭,坐久了到底还是不舒服的,而且烧火时,火烟缭绕,灰尘太多。如今,都改成先煮熟一锅,装上大盆,端上桌子,瑶民们欢欢喜喜坐着板凳,舒舒服服地一起吃大盆菜。


大锅菜,虽然变身为了大盆菜,但依旧保持着朴实的本性。现在很多流行的大盆菜,山珍海味少不了,一层层叠上去,好看又亮丽。但连南瑶族的大盆菜,从材质到煮法,却依旧很素朴,山地里的豆类瓜类蔬菜类,依然是盆菜的主角,黄豆、萝卜、八月豆、葫芦、水瓜、黄瓜、白菜、芥菜等全放下大锅里,再加上豆腐、猪肉、鸡肉,一起炖煮。



又一年冬日来临,

冬闲的好光景,

又到了。


忙碌了一整年,一家人吃着香香的大盆菜,讲讲从前的故事,唠叨这一年的生活,在安安静静的光阴,一起享受温温婉婉的岁月长诗。


栏目介绍

e家君推出一个新栏目:《作家眼中的美味》。山珍海味,街边小吃,只要自己喜欢,都是美味佳肴。寻美食,悟生活,两不辜负!


作家简介

潘小娴,作家,现已出版《魅,自山中》、《云山花事经眼录》春夏秋冬四部、《美人香里说宋词》、《最美的游戏》、《钢琴美韵》、《建筑家陈伯齐》、《会飞的蒲公英》等作品。


图选自《魅,自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