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陂龙形拳入选“非遗”,车陂“非遗”原来这么多多多多多多!
2019-11-28 18:01:18

“龙形拳,永相传,南粤武学也可北传。

龙形船,溯其远,华夏盛事佳风同愿共存。”


住在车陂,

车陂主题曲《一水同舟》

你一定听过!

龙形船和龙形拳,

都是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

今天,又传来好消息:

车陂龙形拳入选“天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啦




今天,天河区公布了第八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颁发相关牌匾。“车陂龙形拳”入选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




“龙的传人“

不仅扒得,仲好打得!


什么是龙形拳?


龙形拳是广东省的汉族传统拳术之一,源于清朝乾隆时代,相传于少林五枚所传,是19世纪末期由惠州汝湖人林耀桂首创,影响力曾远至东南亚、澳洲、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地。龙形拳是南国的精武,从南北各个门派中取长补短,融会了中华武学的精华。


车陂龙形拳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龙形拳流入车陂,后来以郝垣坚师傅为代表的传人将龙形拳发扬光大。


龙形拳是以意导形,攻守合一,沉踭落膊,气沉丹田,三尖相对,三力相通的传统南派拳术。既有拳出生风,刚劲暴烈的凶猛,又有松沉缠黐、抖弹冷脆的内劲。




龙形拳共有“八套拳+两支棍”共10个传统套路,由于师承不同的师傅、拥有不同身体素质和性格的弟子,都有不同的变式。




“龙形拳并非象形拳,讲求的是意。”现任车陂龙形国术会师傅郝海华归纳为,“静如玉女守深闺,动如神龙游太空。”林五形、花拳小马、五马归槽……十多种招式,就是龙形拳常见的套路。





克己让人非我弱

存心守道任他强


这是车陂龙形国术会的宗旨,体现了中华民族克己、礼让、守道、智慧、坚韧、不畏强权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并融入了车陂的文化特色。


龙形拳扎根郝氏祠堂


如今,车陂龙形拳经历了继承、实践、改革、提高的多个阶段,已自成一体,并由郝垣坚等人发展传承,便把龙形拳传习地固定在郝氏宗祠。


郝氏“曝书堂”与车陂龙形国术会,文兼武德,在同一祠堂内并存两种文化现象,又像是另一种传承。




“龙形”传承遍地开花



近年来,车陂龙形国术会面向公众大力推广传统武术,除了主修龙形拳,还兼修器械,成立龙狮团队,在车陂村内外登上传统节庆、店家开业等舞台,来到学校、幼儿园、祠堂教授拳术,让更多的民众经历认识——了解——喜欢——学习龙形国术的过程,从而推动龙形拳的传承和发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目前,车陂龙形国术会已有50-60名学员,由两位教练郝海华、郝日明带教。不仅面向村民,还会招收其他村,乃至来穗人员的学员。如今已有不少学员参加了省、市、区等各级别比赛,部分学员曾获得广东省传统武术精英赛、锦标赛青年组前六名、小学组前三名。




2019年1月,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开始着手,为“车陂龙形拳”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车陂龙形国术会开展传统鼓点课程,走进“2019乐童行公益夏令营”,参加各界传统武术交流活动,致力于把传统武术发扬光大,让“车陂龙形”与“车陂龙舟”的名字一样闪亮。




车陂“非遗”有多少,

你知道吗?

据不完全统计

 
“车陂扒龙舟”入选广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苏应昌评为“扒龙舟”项目广州市第六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李光华是广州唯一“纸通公仔”手艺人,获得第一批“广州市民间艺术大师”称号
 
简炽坚、梁昭武入选“扒龙舟”项目天河区第六批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西华幼儿园入选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车陂龙形拳” 入选天河区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乞巧、粤剧、沙美中元习俗等项目都入选天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你还知道哪些“车陂非遗”,

欢迎留言告诉大家!


部分图片来源见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