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子摇得“绳”彩飞扬,女孩子跳得神采飞扬
2019-11-13 19:16:35

                                                                         


男孩子摇得“绳”彩飞扬,女孩子跳得神采飞扬,好一幅快乐无比的童年画卷,至今依然难忘。

——题记




水花四溅,“绳”彩飞扬


我童年时候玩的跳绳游戏,却从来没有作为体育测试的项目,更别说是什么减肥塑身了。当时玩跳绳,纯粹是因为好玩,完全是孩童的一种天性使然


我们当时玩的跳绳,有短跳绳和长跳绳。短跳绳一个人就能摔得动,主要有单脚跳、单脚换跳、双脚并跳、双脚空中前后与左右分跳等多种方法。跳时,摆绳与踏跃动作要合拍。摇绳的方向可前可后,只要跳绳者用单脚或双脚起跳,不被绳子绊住,也不用脚把绳子踩住即可。这些玩跳绳的动作都比较简单。


短跳绳单个人就可以玩耍,而长跳绳则需要两人同时持绳作环摆摇动,是属于集体轮流跳的游戏。当时我们小学校在偏僻的粤北山区,没有长跳绳,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根短跳绳,孩子们要玩耍,还得轮流排队才有机会。于是,我们女孩子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村人晒干的稻秆,像编辫子一样,一节节编起来做长绳子。


稻秆长绳子做好后,因为太轻,甩动起来难以着地,女孩子们就把长绳子泡到小溪里。当感觉长绳子喝了足够多的水后,再抬出水面。此时的稻秆长绳子重重的,女孩子们都难以甩动。这时候,男孩子尤其是高年级的男孩子就雄赳赳气昂昂地上场了,仿佛是来演一场英雄救美似的。两个男孩子各握稻秆长绳子的一边,甩动得呼呼直响,有时候他们还会调皮地唱上那么一句:“绳子抡得团团转,妹妹进来跳跳看”。于是我们女孩子就齐刷刷地跳进绳圈中。而后,绳子越转越快,经常还有水花四溅,眼花缭乱得真犹如上百条绳索同时在摆动。


男孩子摇得“绳”彩飞扬,

女孩子跳得神采飞扬,

好一幅快乐无比的童年画卷,

至今依然难忘。


透索,跳百索,绳飞,跳绳



跳绳游戏,作为在环摆的绳索中做各种跳跃动作的一种体育游戏,但你知道吗,它最早的名字并不叫跳绳,直到民国以后才称“跳绳”。而在民国之前,跳绳游戏的名字几经变换。


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把跳绳称为透索:“婆罗遮并服狗头猴面,男女无昼夜歌舞,八月十五月行像及透索为戏。”        


到了明代,刘侗的《帝京景物略》则称为跳百索:“二童子引索略地,如白光轮,一童子跳光中,曰跳百索。”白光轮的比喻生动形象,由此可见,跳绳取跳百索之名,实则是因为跳绳者摆绳速度十分之快,旁观者彷佛看见有上百条绳索同时摆动。


明代的宛平知县沈榜则在《宛暑杂记》一书中记录了孩童们一起跳百索如何算输赢的具体玩法:“(正月)十六日……以一绳长丈许,两儿对牵,飞摆不定,令难凝视,若白索然。其实一索也,群儿乘其动时轮跳其上,以能过者为胜,否则为索所绊,听掌绳者绳击以罚。名曰跳百索。”


清代开始,跳百索游戏,发展出新花样。清代的《松风阁诗抄》有诗记载:“太平鼓、声冬冬,白光如轮舞索童,一童舞索一童唱,一童跳入光轮中。”此时的跳绳已演变成加伴唱的游戏,不但有歌可唱,还可以配合着鼓声,乐声伴奏,娱乐性非常强,而从此诗中所写的两童共跳一绳,亦可见在清代就已出现双人跳绳的花式动作。


尔后在清代出版的《有益游戏图说》则干脆称为“绳飞”:“用六尺许麻绳,手执两端,使由头上回转于足下,且转且跃,以为游戏,是谓绳飞。”大概亦是由于绳子来回转动,像是在空中飞动,所以得名。


明清时期,跳百索游戏多在正月十五日左右举行。由于“跳百索”既有趣,又能与人同乐,所以一直被延续下来。至民国,“跳百索”改称“跳绳”后,从此盛行不衰。


到了今天,孩子们玩跳绳这种游戏,已不限于在春节,只要高兴,随时随地都可以玩跳绳。甚至,连参加中考体育测试,女孩子也以选择跳绳最火;据说还有一些女性白领玩跳绳,则当成了减肥的运动游戏。前者既玩耍又考试,后者既运动又塑身,真是一举两得。



栏目介绍

e家君推出一个新栏目:《作家眼中的好时光》。人的一生,会遇见让自己心动的好风景。这些风景,也许渐行渐远,却会荡漾着温温暖暖的阳光,成为我们生命中的尘世好时光。


作家简介

潘小娴,作家,现已出版《魅,自山中》、《云山花事经眼录》春夏秋冬四部、《美人香里说宋词》、《最美的游戏》、《钢琴美韵》、《建筑家陈伯齐》、《会飞的蒲公英》等作品。